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是福州大学重点建设的学院之一。学院位于素有“海上花园”之称的海滨城市福建省厦门市;学院现有新旧两个院区,老院区坐落于国家AAAAA景区鼓浪屿,新院区位于集美区大学城。
1952年,学院前身——鹭潮美术学校创办于鼓浪屿,1958年更名为厦门工艺美术学校,1960年更名为厦门工艺美术学院,1963年更名为福建工艺美术学校,1989年成立福州大学工艺美术系;1993年挂牌成立福州大学工艺美术学院;2000年正式并入国家“211工程”大学、“双一流”建设高校——福州大学。
定位与目标:
围绕福州大学创建具有若干世界一流学科的创业型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的宏伟目标,聚焦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深化内部体制机制改革,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推进“双一流”建设,朝着建设“亚洲知名、国内一流,以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创意设计为特色的艺术学院”的目标迈进。
学科建设:
学院现有十一系二部一社:绘画系、雕塑系、视觉传达设计系、环境设计系、产品设计系、工业设计系、服装与服饰设计系、工艺美术系、数字媒体艺术系、漆艺系、艺术史论系;公共文化教学部、体育教学部;《艺术•生活》杂志社;学院有美术学、设计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其中设计学为福建省级重点学科、高原学科;有艺术硕士、工业设计工程两个专业型硕士学位授权点。
师资队伍:
现有教职工219名,专任教师164名,其中教授14名,副教授54名;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21人,具有海外教育经历23人。目前学院具有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中国美协服装艺委会副主任1名,中国美协艺委会委员4人,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厦门市高层次留学人员5人。
人才培养:
学院现有在校生3044人,其中本科生2891人,研究生153人。2000年以来,已为国家培养了本科毕业生7022人,硕士研究生417人。学院拥有1个福建省环境艺术设计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1个福建省艺术创意与制作实验中心,1个省级特色专业, 1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部国家级规划教材。近5年,学院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校级教学成果奖3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7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2项;学生参加各类美术、设计竞赛近千项(次),其中:国际级60余项(次),国家级300余项(次),名列全省艺术类院校前茅。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7%以上,所培养的毕业生受到不同层次用人单位的欢迎。
科研情况:
学院现有1个省级行业技术开发基地,1个省级公共服务平台,1个福建省漆艺创作研究基地,4个校级研究院(所、中心),6个院级研究所。师生作品获得过全国美展金奖、银奖、铜奖等权威赛事奖项,一大批大型漆画作品在全国许多重要政府大楼会议厅呈现,如北京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台湾厅,福建、厦门的党政机关与重要会堂馆所,香港、新加坡等地都悬挂有学院师生制作的大型漆壁画,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近五年来,学院教师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6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3 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1项、省厅级项目53项、横向项目60项,出版高质量的学术专著和画册19部,发表高水平论文56篇。
对外合作交流:
近5年,学院与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韩国公州大学、台湾艺术大学等多所高校签订了框架合作协议。与台湾云林科技大学联合成立了两岸博士生教学实践基地,与韩国游戏学会联合成立了“中韩游戏设计研究中心”,举办了厦门国际艺术设计与设计教育论坛、环太平洋国际教师作品展、两岸工艺美术暨设计学博士学术研讨会等多场国内外学术会议。80多名名学生赴海外交换学习,近60名境外学生(含港澳台学生)来院学习;聘请了多名海外专家在学院长期任教。
(数据截止2018年10月)
经典作品:
1. 漆画作品《武夷之春》、《日月潭》——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台湾厅收藏
2. 漆画作品《花季》——第九届全国美展金奖
3. 2013年苏国伟老师漆画作品展·《漆海南风》在中国美术馆举行
4. 雕塑作品《白鹭女神》——厦门标志性城雕
5. 雕塑作品《永不止步》——瑞士国际奥林匹克博物馆收藏
6. 油画作品《雨霁》、《青涩季》、《梦旅人》——均获第八届全国美育成果展一等奖
7. 工业设计《Get Down Beer Bottles》——获2013年红点奖
8. 服装·第十三届中华杯国际时装设计大赛金奖
9. 动画作品《家后》——2015第八届厦门国际动漫节“金海豚”动画作品大赛 海西创新奖金奖
10. 包装设计《藏香》——2014中国包装之星金奖